Blog

21 10 月, 2018

s3310

信扫描序列号:s3310
写信日期:2000-09-27
写信地址:山西省西安市
受害日期:1938-06-03和1938-07-28
受害地址:江苏省高邮市
写信人:王抡才
受害人:高邮市实验小学
类别:轰炸(AB)
细节:1938年6月3日和7月28日,日本飞机对城中小学(现高邮实验小学)进行轰炸一事寄来详细资料说明并要求日本赔偿。

 

童增先生:
  你好!
  8.19寄上我的三份材料想已收悉。按照高熊飞教授指点,现补寄上我的故乡高邮档案馆给我的两份证明材料(三份):
  (一)<高邮县志>教育篇,所附各学校简介中,介绍高邮实验小学时提到:……民国25年改为县城中小学。民国27年6月3日和7月28日学校两次遭受日机轰炸……
  (二)曾任高邮[副]县长,现任县政协[副]主席朱延庆,在纪念城中小学九十校庆(至2000年已建校103年)时撰文<高邮实验小学九十秋>中提到:这样一所好端端的学校,在1938年端午节与入秋的一天,两次遭日军疯狂轰炸……
  高邮方面对查档取证,领导亲自抓,还说我们不是为私讼诉,不收费表示支持。遗憾的是资料不全。
  计划中的资料库有雏形了吧。但愿一步一步前进,为以后上网打好基础。
  祝工作顺利。

王抡才
2000.9.27
电话:029-8617408

高邮市档案局

王老:
  您好!
  两次来信均悉,由于多方查找您所需的档案资料未果,所以迟迟没能给您回信。
  关于您信中所说:1938年(民国27年)6月3日,城中小学(现为高邮市实验小学),遭日军敌机轰炸一事,经查阅1990年12月出版的《高邮县志》,此事确有记载,现将有关内容复印给您,为证明此事的准确性,同时将由原高邮县副县长,现任高邮市政协副主席朱延庆同志纂写的《高邮—江苏县邑风物丛书》,其中一篇有关实验小学遭日军轰炸的文章一并寄去,请查收,还需要哪一方面的资料,请电话直接跟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力帮忙。
  联系电话:0514-4615098(办公室)
4632524(局长室)
  祝全家生活幸福,万事如意。
  致
礼!

高邮市档案局
2000.9.20

此材料从《高邮县志》中复印,特此证明。

高邮市档案馆(章)
第二十篇 教育•各类教育

第三节 初等教育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建致用学堂。至宣统三年(1911年),全县先后办有公立高等小学堂7所、私立高等小学堂3所、初等小学堂9所、简易初等小学堂22所。
  民国元年(1912年)夏,第一高等小学设女子高级班,是为高邮兴办女学之始。民国初年,全县立高等小学7所。区立国民小学72所。第一到第六学区分别为12所、17所、12所、23所、2所、6所。另有私立小学4所。据省教育厅调查,民国20年(1931年),高邮县有小学95所、172个班,入学儿童2543人,入学率占学龄儿童87297人的2.85%;失学儿童84754人,失学率97.15%。民国27年,全县有小学150多所。次年,县城中小学及金家桥小学部分校舍被日军飞机炸毁。城内爱国教师在三茅宫创办抗日联合小学,有6个班,学生200余人。民国30年,伪县政府在县城、集镇及部分农村开办小学34所。民国31~35年,在人民政权控制区域先后办小学103所、改良私塾500余所、冬学300多所。
  民国35年10月后,开办乡(镇)中心国民学校和保国民学校,校长由乡(镇)、保长兼任。民国37年全县有乡(镇)中心国民小学11所,保国民小学59所,私立小学2所,计72所、170个班,学生8310人,教职员工32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5.08%。同年,高邮县解放区的临泽、汜水、沙沟、界首、六安闸等地恢复10多所小学。
  民国38年1月,中共高邮县政府文教科接管与恢复城、乡小学60所,共有147个班,学生5920人,教职员工188人。当年底高邮县拟订小学教育实施计划,发动群众集资兴学,分期培训小学师资。1952年全县开始实行五年一贯制教育。
  1958年,全县掀起普及教育热潮,全县小学数量从上年的400所增至783所,学年初入学儿童从上年的41226人增至70625人。1959年小学教育继续有所发展。但在随之而来的经济困难时期,小学学校数、入学数皆大幅度下降。1962年,小学在校生29961人,只及1958年的42.42%。1963年开始恢复。1964年,推行半工(耕)半读的教育制度,耕读小学遍及所有农村。1966年,全县有耕读小学956所,学生27498人。当年,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78%。
  1966年下半年,各小学由于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处于瘫痪状态。1968年3、4月间,各中、小学皆“复课闹革命”。教材为领袖语录和诗词。是年,所有耕读小学改为全日制小学,耕读小学教师转为民办教师,小学民办教师占全县小学教师总数的49%。
  1970年,小学开始恢复部分文化课。1971年,全县大力发展中学,大批小学骨干教师调到中学任教,造成小学教师严重缺乏,不得不吸收大批下放知识青年甚至高小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任民办教师,教育质量下降。
  1976年后,小学教育获得新的发展。1984年,省政府审查批准发给高邮县普及初等教育合格证书。1985年,高邮县7~11岁学龄儿童总数66248人,入学率达99.7%。

高邮县小学基本情况表

14

第二十篇 教育•各类教育

(续上表)

15
附:学校简介
  高邮县实验小学  前身为珠湖致用学堂,创建于光绪二十三年八月,时有堂长1人,教员3人,学生30人。宣统元年,改名为县立高等小学校。民国元年,更名为县立两等(初等和高等)小学。民国十二年,改为县立第一小学校。民国19年,改为县实验小学。民国25年改为县城中小学。民国27年6月3日和7月28日,学校两次遭受日机轰炸,暂迁百岁巷贫民工厂内,更名为百岁巷小学。民国31年,在原址重建校舍50余间,时有14个班,学生500余人。1952年扩建校舍,设19个班,有学生近千人。1956年改为高邮师范附属小学。1962年,改名县实验小学。1968年改名为县东方红小学。1980年复称实验小学。1985年,有校舍160余间,设31个班,有学生1692人、教职员工85人。该校创办以来,在教育、教学、体育、卫生以及各方面都取得较好成绩。80多年来,共毕业学生8000多名,为高邮教育史增添了光彩。
  高邮镇中心小学  学校前身为县立第五小学,建于民国7年。民国30年,改名为景家桥小学。次年,迁北门城内改名为城北小学。民国36年,改名为中山镇第三中心小学,时有6个班,学生290人,教职员工14人。1949年后几次易名。1973年,复名城北小学。1984年,定为高邮镇中心小学。该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1984年,乒乓球运动被定为该校的传统体育项目。校田径队在全县小学生运动会上多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1985年,有校舍90间,设26个班,有学生1406人、教职员工74人。
  三垛镇中心小学  民国2年建。时有3个班,学生100人左右。民国12年,改名为县立第六小学。日军占领三垛后停办。抗战胜利后复校,有教师7人,学生200余人。1949年,学校设7个班,有学生300余人,教师10人。1950年,定为三垛区中心小学。1958年,改名为三垛公社中心小学。1978年,列为县重点小学之一。曾被评为扬州地区体育卫生先进集体。1984年,评为全县教育先进单位。1985年,设17个班(包括2个幼儿班),有学生850人,教职员工38人。
  临泽镇中心小学  前身为丽泽学堂。创建于宣统元年,时有教师3人。民国4年,改名为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有学生43人、教员4人。1948年,改名为临泽小学。1950年,定为临泽区中心小学。1958年,改名为公社中心小学。现为临泽镇中心小学。1985年有教室78间,

此资料从《高邮》中复印,特此证明。

高邮市档案馆(章)

17
夏书章(管理学家)、孙云焘(药物学家)、孙云畴(图书馆学学家)、孙云寿(病理学家)、赵鸿基(蚕桑学家)、赵鸿森(高级畜牧检验师)、赵鸿尧(机械学家)、杨汝楫(纺织机械学家)、谭辅烈(国民党高级将领)、徐平羽(原文化部副部长)、张国政(原天津大学副校长)等都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香港中国文化协会总负责人沈亦珍教授、著名雕塑艺术家滑田友教授,也都曾执教于此。滑田友先生那时教美术,他用枣木为校长谢耀华雕了一座头像,神情毕肖,至今还珍存在谢氏后裔家中。
  这样一所好端端的学校,在1938年端午节与入秋的一天,两次遭日军疯狂轰炸,所有建筑物荡然无存,只有一口古井飞溅起阵阵愤怒的浪花。
  在废墟上一排排新的校舍又建成了。解放以后更名为城中小学、高邮师范附属小学,文化革命期间曾起过个“东方红小学”的“革命”校名,现在又恢复了实验小学的名称,同时为江苏省高邮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现在的实验小学有30多个班,近2000名学生,90名教师,同创办时只有30名学生、3名教师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
  一些在外地工作的老校友回高邮时,总要到母校看看,重温着几十年前童年时代的生活,好像自己又年轻了许多。他们在那口古井前面总喜欢流连忘返,有的还伏在井栏上像童年时代那样从井底的水中照照自己的脸。容颜虽改,童心不泯,有的已经是鬓须苍苍的莘莘学子,见到年轻的校长,毕恭毕敬地行上三个鞠躬礼,还说:母校的“勤劳、坚忍”的校训,够我们享用一辈子,至今仍然鼓舞着我们为人民的事业更多、更好地作出贡献,正是“成才毋忘化雨功。”有的还情不自禁地哼起校歌:“淮南第一,广厦宏开……”声音似乎已经粗钝,唱音也不十分准确,但是情谊却是那样的绵长与纯真。
  1987年是高邮县实验小学九十校庆,老校长王守功还健在,已经九十五岁了,是上海文史馆馆员,最近他又自撰了衣服对联,聊表庆贺:
  境历沧桑九十秋,洙泗继弦歌,屈指淮南推第一;
  门载桃李三千树,英才凭作育,举头冀北竟空群。
  祝高邮县实验小学发扬优良传统,越办越好!
  此材料从《高邮》中复印,特此证明。
  高邮市档案馆(章)

s3310-e s3310-p1 s3310-p2 s3310-p3 s3310-p4 s3310-p5 s3310-p6

轰炸(AB)
About 10000cfj_3o5som

Leave a Reply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