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扫描序列号:s1969
写信日期:1993-04-20
写信地址:陕西省安康市
受害日期:1940-09-03
受害地址:陕西省安康市
写信人:高家骅
受害人:安康市居民800余人
类别:轰炸(AB)
细节:1940年日军飞机轰炸安康城区造成800余人死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日本方便应该对我地区受到侵害的居民进行赔偿。支持索赔。
童增同志:
您好。
您去年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递交要求民间对日索赔的意见书后,在全国反响甚大。下半年《报刊文摘》(上海版)转载5月8日的《青年参考》关于中国对日民间索赔问题的报道,是摘引日本《读卖新闻》的文章,这类材料引起地方各界人士的关注,深感您根据《联合声明》中的文字表述,认为中国政府放弃的只是国家间的战争赔偿,不包含民间的受害赔偿,反映了人民的心声。日本某些专家认为,民间对日索赔在中日间不只是法律上的争论,且可能成为一个政治问题;对此,舆论界有何反响,我国酝酿登记成立中国民间对日受害索赔的组织及其活动的进展情况,新闻媒介很少报道。我们十分关注这方面的[进]程,但知甚少。
安康地处陕西省的南部,在抗日战争期间,曾是反抗日侵略的战略要地,“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安康县参军参战壮丁两万七千多人,约占全县人口的十分之一,死于空难者千余人”。(见《安康县志》大事记第十六页);特别是1940年9月3日,安康城区遭日军空袭,日机对和平居民狂轰滥炸,老城被毁,死亡800余人,财产损失无计,从此,这个著名的汉江码头一蹶不振,至今尚属山西省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我亦是此次事件的亲身经历者,在主编《安康县志》的过程中,征集了不少这方面的文史资料,并以专节载入地方志书,作为向后人进行复国主义的乡土教材。虽时过半个多世纪,人们记忆犹新。我们认为,您提倡的索赔之举,具有唤起人们鉴往识今,有助当今世界和平和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刻意义。我们安康市人大、政协退下来的一些老同志,包括原市人大主任张子美,副主任、民盟负责人葛吟萍及离休干部罗华、黄祖德等曾多次交换意见,拟参与此项活动,只为地方公益。由于不知道您的通讯处,一直无法联系。近承中央党校离休老同志白映秋提供信息,才能直接给您写信,请于百忙中介绍一些这方面的情况,为宣传索赔与涉外关系方面应注意什么问题,是否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地方以什么形式联系,开展活动的主要形式和要求等,请加以指导,以便确定活动计划。
我退休前曾任原安康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安康县志》主编、副编审。赐教请寄陕西省安康市人大常委会转。
顺致
春安
高家骅
四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