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扫描序列号:s1478
写信日期:1994-10-28
写信地址:山东省青岛市
受害日期:1945
受害地址:北京市
写信人:姜厚粤
受害人:姜忠奎(姜厚粤的父亲)
类别:其它(OT)
细节:我父亲曾是北京的大学教授在1945年因日军怀疑其有通共就把父亲逮捕,从此下落不明。
童先生:
您好!
前日本首相细川访华时,您寄给青岛姜厚伦的通知,她因儿孙拖累,把信转给了我。我是她弟弟,叫姜厚粤,在福建工作,当接到通知时,期限已过。因而冷落了这次活动。为此我们陷入负罪感,不断自责。现只能寄希望于日后的行动,争取宽宥。
近日电视报导,吉林爱国志士,王希天先生于二十年代在日本被密秘杀害,事隔七十余年后的今天,终于查出元凶及凶手,使案情大白。这件事再次掀起我们心中的波澜。我父亲曾是北京很有影响的大学教授,于一九四五年阴历正月初五凌晨二时许,因共产党嫌疑,被日寇宪兵队逮捕,从此杳无音讯。同难的王斌生等六名学生亦下落不明。当时北京众学者曾极力奔走营救,甚至联袂恳托过大汉奸王揖唐和王荫泰出面周旋,却遭拒绝。后来国民党军事法庭审判日寇宪兵军曹中川正雄时,我父许多学生出庭作证,中川一口咬定我父亲等都是共产党,并说他不曾杀害,而是于五月份移交给腾井队长了。因涉嫌共产党,当局再未深究。逃回日本的腾井,只将中川枪决而已。虽说国民党把档案资料带走了,但是我想,当年日寇宪兵队里的知情者,现今仍活着的一定不乏其人,如果顺藤摸瓜,或许能查个水落石出。数十年来,我多次写信给人民日报、外交部和中国红十字协会,请求帮助查寻,均无结果。我们一直为此而苦恼。查不出父亲一行的下落,我死不瞑目。童先生,现在只好请您出面[周]旋了,帮助我们实现这一夙愿。现将已故首都师大张寿康教授拟定的纪念文章附上,供您参考。
另外,藉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之机,我撰文介绍父亲平生事迹,约二万余言,并附有珍贵照片数张,只叹进身无路,亦想请您一阅,有可能的话,还请帮助引荐,感甚幸甚。
我是五十年代的高中毕业生,现已五十七岁,体力精力尚差强人意,因企业不景气,已提前退休,移居山东。假如您所倡导的义举有无法分身的杂役需人协助,务请吩咐,我将不遗余力,甘效绵薄。此决非戏言耳。
此致
敬礼!
姜厚粤
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八日于济南
联合周报 1991年3月2日,星期六
《爱国楷模》
深切怀念爱国学者姜忠奎先生
姜忠奎师逝世已经46年了,我们十分怀念他。
姜忠奎,字叔明,又字[韦华]斋,号星烂,是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和爱国学者。
记得1945年农历正月初六下午,我和北京师大同窗李文蔚同去,北京西四北弓弦胡同一号给叔明师拜年。走进院子后就感到情况异常,院内物品狼藉,一些花盆被打碎,一种不祥的预感压抑着我们。进屋以后听师弟、师妹讲,当天上午姜先生已被日本宪兵队捕去。我们如果上午来,恐怕也会被宪兵抓走。
那年年前,我曾听说国学书院的王孝通君被日本宪兵队抓去,便劝先生躲一躲,但先生执意不肯。后来才知道,宪兵在孝通君处搜出了马列著作,还带走了一张有吕葵序、商玄微、吕秀常、王斌生、王孝通、李迪如诸君与叔明师在北海园内桥头照的一张像片(李迪如过年时已回沧州老家,幸免于难)。日本宪兵按图索骥,逮捕了先生和其他国学书院四位同窗。他们被捕后一直没有音讯。我和同学曾托黄孝纾先生(当时任北京艺专校长)向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督办王荫泰请求营救,遭到拒绝。之后叔明师和五位国学书院的学友一块被日寇杀害了。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军事法庭曾审判日本军曹中川正雄。在法庭上,我和李文蔚等都曾出庭作证。罪犯对此事也供认不讳。
在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读书期间,我从叔明师学习“群经大义”课。先生常说:“治经学要先学做人,明是非,知荣辱,做有利于民族的事。”他还多次让我阅读《南烬纪闻》。这本记述宋代徽、钦二帝北掳的书,我们每每读之,知事感时,为之泪下。先生让我们阅读这本书,就是教育我们不要忘记国耻。除在课堂上听先生讲《群经大义》外,我也曾多次去弓弦胡同一号向先生学《说文解字》。先生的国学造诣颇深,在语言文字学方面堪称专精,在古音学和阐释汉字的构造原理方面都有独到见解。先生的治学之道是“学必得利人利民”,主张有目的地读书学习。先生也的确身体力行了这些治学之道。在先生的居室,悬有两副对联:一副上联是“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下联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上联是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中的话;下联是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话。这副对联清楚地表明了叔明师在日伪时期的心境和坚决反对日寇侵华的政治态度。另一副的上联是“量不能容物真废物”,下联是“学必得利人才是人”。表明叔明师的治学态度和利国利民的学术思想。先生见到汉奸王揖唐在报上发表的谒见日本天皇《外臣感激此心同》诗后,痛骂王揖唐卖国求荣的卑鄙无耻行径,清楚地昭示了先生藐视、憎恨日寇、汉奸的爱国热情。先生抱着抗日爱国之志,离我们而去了,谁知在日寇铁蹄下的“乱世”,连性命也不能“苟全”,但先生的高风亮节,道德文章是不会让人忘记的。
叔明师1897年(清光绪23年)生于山东荣成市石岛镇,1916年在北京师从著名经学家、史学家、《新元史》的作者柯劭忞先生;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从陈衍、辜鸿铭、姚永朴等先生学;1926年任河南中州大学教授;193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同年又任山东大学教授。日寇侵占青岛,先生回石岛,原籍。以后日寇侵占石岛,先生才返回北京,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和国学书院教授(李迪如和牺牲的五位学友都是国学书院学生)。先生在京期间,日寇汉奸千方百计让他出任伪职,遭到先生断然拒绝。先生曾在许多学生面前明确指出,日寇侵华注定要失败;延安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由于先生的坚决态度,始终不屈服于日寇的压力,日寇终于在抗战胜利前夕逮捕并杀害了他。
先生遭难后,著名画家溥儒先生曾作《姜叔明先生录并序》,以示纪念。
(作者张寿康系中国修辞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