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扫描序列号:s1251
写信日期:1993-03-03
写信地址:重庆市万州区(原万县市)
受害日期:1942
受害地址:重庆市
写信人:冯先明
受害人:冯先明的父亲
类别:轰炸(AB)
细节:1942年生父是航员,在船航行到巫峡时候,遭到日军轰炸,船沉父亲身亡。要求日本赔偿。
尊敬的童增同志:
您好?
冒昧打搅,深为抱歉。
经<蜀报>杨力同志告知,始知道您的通讯地址。
有幸拜读杨力同志发表在1993年1月16日《蜀报》上的纪实文章,始知我的老乡——您及您的另外几位志同道合的同伴一起,为了民族的尊严,为日本侵华战争的受害者仗义[执]言,伸张正义,讨还公道。您和您的同伴们,真堪称得上是无私无畏,其精诚所至,实感人至深,沁人心脾。人之楷模,当之无愧,值得学习,钦佩。
我的一家,都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受害者,生父周国华,死前系民生轮船公司职工,民俗轮轮杭工。1942年当轮船航行至巫峡时,遭日寇飞机狂轰滥炸,船中弹后立即沉没,生父魂归黄泉,葬身鱼腹。父亲被炸死后,留下母亲,哥及我三人相依为命,生活来源失去依靠,无法度日,母亲被迫外出去帮人,离我兄弟二人而去,家中剩下兄弟俩,年仅14岁的哥担起了照料时龄二岁多的我。自此,兄弟二人孤苦[伶仃],相依为命,缺吃少穿,食不饱腹,日子过得比黄连还苦。为了糊口,哥去替人打捞江中落物之时,因饥饿体力不支,被咆哮的江水吞食,夺去了年轻的生命,相依为命,照料我的哥死后,母亲既不能归家抚育我,又不能带着我去帮工,可又放心不下我,迫于无奈,只好忍痛割爱将我送给了一家亲戚家。骨肉分离,难舍难分,人亡家破,实是凄惨,实在无法,母亲才改嫁给当工人的养父。解放以后,我才回到母亲及养父身边。
这桩血泪仇,我一直牢记在心中,时至今日,也从未吐露过,是您和您的同志,给我提供和创造了这个机会。最后请让我向您们致以真诚的敬意,并深情的发自内心地道声!谢谢您们!请指教,请联系。
祝
工作顺利
合家幸福
四川省万县市济昌巷5号
冯先明
1993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