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扫描序列号:s0395
写信日期:1993-01-21
写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受害日期:信中没写
受害地址:信中没写
写信人:徐跃
受害人:徐跃的父亲
类别:谋杀(MU)
细节:我父亲死在日寇枪下,我支持你发起的对日索赔。
童增同志:
去年法台播发了你的消息,引起了我们关注。但苦于找不到你的地址,曾托人去人民大学打听你的下落,也无结果。
今天,成都出版的蜀报,大版面高姿态报导了你的事迹。这一举措,意味着你的事业跨进有组织有计划的民间要求日本赔偿的领域。如星火燎原,你的事业一定会成功。
作为战争受害者的遗族,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段灾难深重的历史。我的父亲就是死于日寇的枪口下,他的遗骨至今还埋没在江苏邳县邳伽口关帝庙前60公尺。父亲阵亡时,我未满5岁。母亲早逝,兄叔远走,祖母年迈,我差点被送了老家的孤儿院。悲痛欲绝的祖母,紧紧抱着我,撕肝裂胆地呼喊父亲的灵魂。晚上我睡在她身边,常常听她含着泪水对我讲:“竹昵!你爹是被日本人打死的,你要记住这些孽种,长大了要报仇”。我祖母眼睛哭瞎了一只,面对破漏的屋、荒芜的地、空空的的米缸,牵着我的小手,走进了水深火热之中。
民族的灾难,家庭的悲伤,在我的心里留下深重的烙印。1957年,正当我准备从苏北举迁先父坟墓的时候,一场巨大的政治灾祸又从天而降。我和千百万无辜者一样,被流放、监禁、苦役、管制。一次又一次,一轮又一轮,无休止的折腾,青春毁灭,肉体摧残,唯有一点:精神没有崩溃。死难于日寇枪口下的父亲生前留下两句名言:“人贵自立,行贵端方。”成了我逆境中生存的力量。几十年后,祖母的遗愿,父亲的遗骨,兄长的遗力,成了我心理上沉重的包袱。血染沙场的父亲何年能够回归故土呢?!建议利用报刊、广播,大力开展宣传。
你的事业,给了我一家人的信心和力量。关注、爱护、支持你的事业,是我们几代人的责任。由我发起、组织的签名活动,必将获得成功。
希望取得联系。
通讯:成都仁厚街九号
邮编:610015
电话:644536
离休干部
徐跃
1993.1.21